旅程本应都发着光

东方资讯   2023-08-08 10:05:22


(资料图)

常州市正衡初级中学 孙莉

随着暑期的到来,孩子们终于可以从“读万卷书”的快节奏生活中挣脱,开启“行万里路”的神往之旅。有的孩子是为了重温外婆家的夏夜光景,有的是为了与远方的山河湖海邂逅……总之,兴奋至极,难以自已。

就在这温馨而热烈的背景下,在狭小的车厢里,一组矛盾成为了大家持续关注的焦点。

有的网友把被“熊孩子”惹怒了的一方认定成了“厌童症”,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针锋相对之。有的则把缺乏边界感的“护犊家长”一棍子打死,批判他们过分自私,毫无公德。

其实,当把这一生活矛盾置于道德的审判台,无疑制造了更深刻的对立。

试想,在公共场合打开手机公放的,大声喧哗的,甚至脱鞋、吸烟的……也没有引起如此尖锐的碰撞。那是为什么呢?细细想来,“厌童症”厌的未必真是那个孩子,而是那些面对孩子的歇斯底里、不予干涉甚至无动于衷的家长们。特别是在矛盾初期,进行道德绑架的家长们。

如果家长们能在孩子进入公共区域前,就能对孩子们进行教育铺垫,能提前准备好孩子喜闻乐见的书和玩具,能在孩子开始躁动时就明确制止,在制止无果时能先跟周围的人打声招呼……也许会有更多的人选择体谅。说到底,与其期待别人的容忍退步,不如履行好家长的教育职责,让孩子从小就能拥有边界观念和公德意识。

虽然让没生过孩子的年轻人感同身受,进而体谅退让不易。但若能采用温和的方式,耐心的沟通,也许更容易收获一个双赢的旅程。

期待:通过共同的努力,让每个旅程都发光,让每个假期都闪亮!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