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县:暑期非遗“小课堂”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

云南日报   2023-08-02 23:08:50

民族传统文化体验、非遗进课堂、非遗在社区……这个暑假,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在暑期轮番登场,小朋友们在暑假期间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佤族织锦技艺


【资料图】

走进佤族织锦班,现场摆放了很多花色各异的织锦成品,学生们在佤族织锦非遗传承人旁围观,老师有条不紊地织着锦布并现场解答大家的疑问。

“老师讲得很细致,一些简单的佤族织锦入门方法技法,如搓线、排线、挑花等,通过她的讲解和现场学习,我现在织一条锦带已经不成问题。下一步,我想试一试不同花色图案,织出更多好看的佤族织锦。”李凯妃说。

今年刚刚高三毕业的李凯妃,从小就对民族传统文化“情有独钟”。都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老师这几天的耐心讲解和自己认真学习,李凯妃对佤族织锦有了更深的了解,看着自己把一缕缕线条织成锦缎,李凯妃成就感满满。

工艺品小象脚鼓制作

“哪位小朋友知道象脚鼓在以前有什么用途?佤族象脚鼓上面的颜色图案主要代表什么?”还未走进文化馆暑期象脚鼓制作课堂,便传来师生们互动的声音。

走进课堂,桌上摆满了制作象脚鼓的工具和颜料,老师在台上细致地讲解着象脚鼓的起源、常见的图腾及代表的含义。根据个人的喜好,孩子们自己进行调料、着色、拼接组装……通过老师现场讲解指导,不一会儿花色不同的手工艺品小象脚鼓成品便摆满桌面。

“这个暑假我觉得很开心,我们每天的课程都不一样,能学到好多好玩的新奇的知识,我现在已经制作完成了一个小象脚鼓、绘制完了一个竹盘,太好看了,等回去送给妈妈她肯定也很喜欢的。”拿着自己动手完成的小工艺品,胡馨瑶高兴的说。

除了小象脚鼓制作,暑期课程还设置有竹盘绘画、小香包制作、水酒杯、废旧品手工DIY等,丰富的课程让小朋友们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民族舞蹈教学

“来跟着老师一起,123,走。江三木罗,勐挺挺,勐勐勐勐……”跟着佤调音乐,在老师的教学下,学生们的舞姿逐步变得有模有样。

在佤族舞蹈暑期班,老师对学生的柔软度、力度、平衡性、协调性等进行训练,通过《甩发舞》《木鼓舞》《木拉舞》等舞蹈激发小朋友们舞蹈兴趣、夯实舞蹈基本功。

佤族被誉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民族。不仅手能舞,足能舞,连头发也能舞。暑期班不仅邀请民族文化传承人和民族工作队为学生传授民族舞蹈、民族传统服饰、饮食等民族文化,还加入了牛角琴、独弦琴等佤族民间乐器演奏。通过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课和传承课相结合将民族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据了解,为保护好、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近年来西盟县常态化组织开展 “非遗进校园”、举办民族文化宣传周等活动,将佤族舞蹈、佤族小调、佤族织锦等非遗文化带进学校,把优秀的非遗资源转化为丰富课程内容,让非遗走进校园“活起来”,同时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兴趣课程、实践课程等角度,把佤族圈圈舞、拉祜族芦笙舞、傣族泼水节等一系列体验式民族文化融入活动中,不断优化非遗进校园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