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宁愿养宠物,也不想结婚了?

壹心理   2023-04-29 11:13:48

曾看到一个视频,一女孩夜班回家,通过视频呼唤自己的金毛去接她。


(资料图)

视频里金毛听到主人的招呼后兴奋至极,干脆利落地叼着手电筒,开门,出门,关门……

一系列操作引得网友羡慕不已,“谈恋爱不如养狗”的话题一时间也冲上热搜:

它明明可以自己开门离开,却选择在那里等候主人。 这么一只大狗在身边,妥妥的安全感。 我看了看旁边的男友,不记得他上次接我是何年何月了

这只狗的忠诚和机智,轻轻敲开了人们内心对归属和安全感的需求。

而如今,也确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宁愿一人一狗,或一人一猫,自在独居,无婚俗之烦扰,无育儿之忧愁,终日与宠物为伴,对亲密关系敬而远之。

除了现实的诸多外在因素之外,我们仅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来解析一下,为什么很多人宁愿与宠物为伴,也不愿意走入亲密关系?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时时刻刻在面临着失控,我们有对工作无法推进的焦虑,对前途一片茫然的无措,对自己诸多不满的指责,当生活的诸多压力此起彼伏,我们犹如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漂泊而身不由己。

人的内心如果没有一颗稳稳的根扎入大地,会时常激起一种不稳定的动荡,我生存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却没有属于我能掌控的领地。

内心的稳定可控感是在婴儿时期形成,婴儿是需要无条件的,贪婪的使用妈妈来满足自己的,如果妈妈能恰到好处满足孩子,让孩子有一种这个世界基本上是围着我转的掌控感,孩子心智便会从这个阶段开始往前发展,慢慢的会发现妈妈和我是两个人,妈妈也有满足不了我的时候,分化便开始,分化意味着孩子慢慢走向独立。

而如果孩子的这种掌控感没有被满足过,就会让孩子总是觉得周围世界是充满恶意而且不可控的。

而宠物是完全可控的,我们可以像婴儿使用妈妈那样无情的使用宠物,我让它干什么,它就要干什么,而且当我们调皮的欺负宠物时,也不会担忧它会指责我们,忽略我们,甚至抛弃我们。

如果你在婴儿时期使用妈妈时被错位对待,但你在使用宠物时不会。

对于你的宠物,无论你怎么对待它,它依然喜欢你,它不会离开你,它对你有着执着的依恋。

同时,我们也同样可以在宠物身上获得依恋的感觉。

比如猫的恒温是39度,恰好比人的体温高一点,毛茸茸的抱在怀里,可以满足一个人对亲密温情的需要,而不必担心被拒绝,更不会唤起因亲密需要而引发的羞耻感。

宠物的陪伴是一种无言的守候,它就在那里,不言不语,它不会在你伤心时给你讲道理,并不合时宜的来一句“我看你过的挺好的,有什么可伤心的?”,一句话拒人千里。

如果在一个人周围过多事情无法掌控,宠物就如同一个小小的砝码,让内心的天平获得一种平衡和稳定。

和人相比较而言,与宠物的交往是确定的,它就在那里,不温不火,不离不弃;而与人的交往是不确定的,与人交往就会有妥协,有放弃,他可能给你温暖,给的也可能是暴力,甚至那个你以为可以相伴而行的人却可以毫无留情的离去。

养宠物的人都有一个感受,在对待宠物时,自己宛如一个圣母附体的妈妈,无底线地宠爱着自己的孩子。

当我们把宠物当作孩子,不惜重金打理其日常,不吝时间陪伴其左右,即便是它闯了祸,打碎了心爱的水杯,拆掉了刚买的沙发,我们也只能是微怒中含带一丝懊恼,对着它们无辜懵懂的眼神,无可奈何的笑笑。

此时的宠物是幸运的,幸运的在于它无需自律、无需讨好就可以获得主人的爱,那是一种因它本身的存在而被爱的感觉。

而对于孩子,又有几人因为其本身的存在而被爸爸妈妈喜欢。

他们要上进,要懂事,要优秀才能换取一点来自父母稀薄的爱。

我们把自己想要的即便肆意妄为也可以被爱的感觉,那种未被滋养过的空缺投射给了宠物,我们在无条件接纳宠物的过程中,也从某种程度上替代性的滋养了自己。

我们爱着宠物,就如同爱着自己,你享受着我向往的生活,我在其中怡然自得。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把自己的悲喜都投射给宠物。

一个养狗的朋友曾和我说:“我开心时看到我的狗都觉得它在冲我笑,不开心时感觉它的眼神里竟有一种忧伤,有一次我被领导批评了,回到家里这个狗居然瞪了我一眼。”

宠物还可以满足我们对它投射弱小,宠物短视频中流量最高的莫过于长着一副囧样的猫和狗了,看到它们满脸呆萌又愁眉苦脸的模样,我们忍不住大笑,连猫狗都这副模样,便会觉得生活似乎没有那么糟糕。

倘若生命中没有人可以理解我们的孤独与痛楚,但对于我们的宠物,我们至少可以投射性的与其同悲,与其同乐。

而当我们把这些悲喜投射给亲密关系中的人时,要何其有幸,方可遇见一人可以懂我欢喜,知我忧愁。

我们经常希望伴侣去共情到我们的脆弱与喜悦,得到的可能却是无情和冷漠。

所以,亲密关系听起来更像是一场赌注,对于情感匮乏的人而言,寻找亲密关系往往是一个无意识的轮回,未曾得到过亲密的人会一直输。

如此,不如养宠物。

曾经看到一个博主的经历,她在德国因为失恋而抑郁,心理医生建议她养一个宠物,而她确实在养育一条狗的过程中,内心得到了极大的疗愈。

抑郁从动力学上来说就是攻击性转向自己,抑郁者内心往往压抑着诸多复杂交错的爱恨情仇,他们无法言说爱,更无法表达恨。

当一个人把无法言说的爱与恨都转向自己时,是非常危险的。

也就是他内心没有一个好客体可以投放和容纳自己的情感,只能自己和自己玩,自杀就是攻击性转向自己的最高级形式,自己把自己玩到致死,实在是有点悲凉。

喜欢自己和自己玩的人,如果不主动寻求帮助,在短时间内不太容易找到攻击性向外的突破口,经验会告诉他新的人际关系是负担,是危险。

那么养一只宠物,可以让他放下自己的防备,打开自己,在自己情感闭环上打开一个口子,与宠物建立连接。

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爱恨都投放到宠物身上,就避免了转向自己。

至少不是一个人在玩,而是和一个宠物在玩,有了互动就会有释放,这也是人们喜欢宠物的一个原因,可以把我们压抑的攻击性和性驱力在宠物身上安全的释放,让自己的身心得以疗愈。

只要是人就可能带来伤害,而宠物一般不会。

宠物可以唤醒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有时我们不愿意把这部分示人,直到我们被毫无防备之心,毫无违和之意的宠物在一个个瞬间将外壳打碎,蓦然发现,我们的弱小与无助,我们的失落与酸楚,我们对依恋的渴求与不足都在那里,一直在那里。

依托宠物,可以填补我们缺失的一部分,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人格成长的核心永远是和人的互动,去打开自己,在新的关系中吸收好的经验,去替代不合适的信念。

因此,我们爱着宠物的同时,也要学会去链接周围的人。

因为,真正的爱只存在于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中,我们可以借由与宠物链接而形成的稳定的后援,去试着与不同的人交往,在稳定中去体验动荡,去学会承担风险。

你是宠物的全世界,而宠物只是你世界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与宠物为伴,但也切莫忘记与人为伍。

- The End -

作者 :刘俊菊(桔子)

来源 :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ID : zqfxlgzs

图源 : Pexels

作者刘俊菊(桔子),文章转载自曾奇峰心理工作室,近3000篇原创亲子/两性/个人成长心理文章,深耕精神分析,专业心理咨询。

宠物能给予我们不离不弃的陪伴,但回归与人的互动,学习开启一段亲密关系,也是一门人生课题。然而,许多人却害怕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不敢轻易进入一段关系。

关于亲密关系的问题,心理咨询能够提供有效帮助。心理咨询师能给予你接纳与支持,也能滋养你内心的空缺助你走出困境,勇敢去爱。如果你想要尝试心理咨询,但又不知从何开始,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初始访谈评估」。让专业的咨询顾问帮你疏导问题,针对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咨询师,轻松开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参加↓

猜你喜欢
最新资讯